首页 |
新闻 河南 国内 国际 财经 文化 法治 旅游 视频 城市 娱乐 时尚 汽车 房产 健康 生活

大唐财富研究中心:定增急刹车后第三天,危与机大变脸


来源:

评论

  2月17日,证监会发布再融资新规,政策做出重大修改。

  公告给的理由基本是要拨乱反正

  · 有些公司脱离公司主业发展,有些公司编项目、炒概念,跨界进入新行业,融资规模远超过实际需要量(这些的确是乱象,却没有处罚案例)。有些公司募集资金大量闲置,或者脱实向虚,变相投向理财产品等财务性投资和类金融业务。(项目建设期好几年,这些资金不买理财产品,难道要全部变成活期存款?)

  · 非公开发行定价机制选择存在较大套利空间,广为市场诟病。过分关注价差不利于资源有效配置和长期资本的形成。(现金竞价定增是市场博弈的结果,是公允定价,牺牲一年的流动性,换来的也仅是不到10%的折价,有较大套利空间?)

  · 再融资品种结构失衡,可转债、优先股等股债结合产品和公发品种发展缓慢。(可转债先要符合公开发行股票的条件,另外还有3个附加条件,有多少企业满足?)

  ➀

  核心条款,能限的都限了

  ☞ 提高门槛

  “上市公司申请再融资时,除金融类企业外,原则上最近一期末不得存在持有金额较大、期限较长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、借予他人款项、委托理财等”

  评:之前只有公开增发明确限定了这一融资前提,这一次明确扩及所有再融资品种。

  ☞ 限制价格

  “定价基准日为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期的首日。上市公司应按不低于该发行底价的价格发行股票。”

  评:最大的变化,折价消失,安全垫消失,机构盈利基础发生质变。随着现在折价率的收窄,一年期市价发行尚可以接受,但是三年期呢,不能锁定价格,却还要锁定时间36个月,以后估计就只有大股东自己玩了。

  ☞ 限制频率

  “上市公司申请增发、配股、非公开发行股票的,本次发行董事会决议日距离前次募集资金到位日原则上不得少于18个月。”

  评:18个月加上6个月的运作期,也就意味着以后最多2年搞一次再融资。最近650只IPO个股中有100只实施了再融资,其中超过80%是在18个月之内实行,次新股被再次阉割。

  ☞ 限制规模

  “上市公司申请非公开发行股票的,拟发行的股份数量不得超过本次发行前总股本的20%”

  评:20%的市值上限,意味着通过大额连续非公开融资实现公司转型的操作难度增加。14年以来的2000多起案例中,三成的公司都超过了20%。

  ➁

  存量的项目影响可控

  不受影响的超过7000亿。按证监会受理作为新老划断,机构重点关注的一年期项目2016年有6000亿,目前已过发审委尚未实施的约2800亿,未过会已被证监会受理的约4400亿,所以短期内的定增项目储备依然较多。

  受影响的接近2000亿。已发定增融资预案尚未获得证监会受理的有124家公司,融资规模超过2500亿,其中,42家公司新发股份超过了发行前总股本的20%,融资规模1496亿;44家公司的预案时间较最近一次完成股权融资不足18月,融资规模766亿元;合计影响81家上市公司,影响融资金额1959亿元。

  总体看,新政对于现存非公开发行预案影响可控。

  ➂

  对一级市场利大于弊,扶优限劣

  首先,大家要清楚再融资和重大资产重组的区别:非公开发行股票(再融资)是直接向不超过10人以现金方式增发股份;重大资产重组(包括借壳)主要为发行股份方式收购资产,个别案例里面包含配套再融资的行为!

  实际上,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行为由上市部监管,现金融资行为由发行部监管,两者不是一个体系,排的都不是一个队。

  根据证监会答记者问的最新表述:

  · 按老规矩执行: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定价游戏规则不变,即按照董事会决议公告日前20、60、120交易日均价之一定价。

  · 按新政执行:重大资产重组涉及配套融资按照新规执行,即市价发行、规模也不能超过总股本的20%。

  也就是说,收购资产还可以继续,但是如果发生重大资产重组,配套融资的定价要变。

  实际上,并购的主要问题不在于后续融资,而在于收购溢价,过去两年857起重大重组事件中,资产交易价值与账面价值相比,溢价率在10%以上的有767家,占比89.50%,过高的溢价率会有利益输送嫌疑,收进来的资产业绩贡献不达预期后,二级市场容易被割韭菜。

  新的配套融资定价改变将进一步打压借壳行为。从近期证监会的动作看,刘主席的政策思路非常清晰,控制再融资、打压借壳炒作!在新政下,壳的价格会不断下移,次新股的价格也将再次受到冲击,联合收割机圈钱会被严格办!

  对于产业并购,证监会总体上是支持的,鼓励同行业兼并重组,但对于曲线借壳、忽悠式重组严格监控!再加上IPO提速,优质的股权投资项目以及产业并购基金将是投资重点。

  ➃

  一级半定增机构面临大浪淘沙

  未来一段时间发出来的定增项目预计会延续折价率收窄的状态,证监会对这一批老政策下项目的审批节奏是关键,这段时间基本就是定增投资的过渡期,各类定增投资策略都会产生相应变化,传统的估值体系、选票方法、组合、量化套利策略都需要作出相应调整,而上市公司本身已经做出了反应,兴业证券就闪撤定增。

  洗尽铅华无数。一级半市场规模压缩的过程同时也是营销去产能的过程,单票拼盘渐渐走入历史。一批跟风进入定增市场的中小投资机构将逐步退场,而真正具备主动管理能力历史、对定增投资理解深刻的专业机构会历久弥坚。

  16年发行的定增基金已经完成了建仓过程,新政对其没有太大影响,而未来定增机构投资策略调整之后,仍然值得关注。

  ➄

  二级市场投资文化变革:奖励好学生,惩罚坏学生

  脱虚会使得套利型股票受到抛售。通过再融资实施兼并收购、资产注入等“提质增效”的行为将被限制,定增-高送转-减持的链条会受影响,市值管理驱动和套利交易型的小盘股会受到负面情绪影响,小股票的外延增长模式基本被否定。

  入实使业绩改善型股票受到青睐。如果这样的规定能持续3年左右时间,则新股IPO的堰塞湖将得以化解,市场结构以及盈利模式也将因此而出现革命性变革,投资者将更关注内生性增长优质的公司,着重挖掘ROE拐点公司的预期差,结合折扣水平把握周期行业PB修复股。

  随着定增市场的降温,上市公司融资方式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,我们猜想一下:

  可转债的发行难度高,大股东能否大规模发行可交换债券,然后借款给上市公司使用?

责任编辑: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