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|
新闻 河南 国内 国际 财经 文化 法治 旅游 视频 城市 娱乐 时尚 汽车 房产 健康 生活

扶贫攻坚须由“漫灌”变“滴灌”


来源:

评论

“一定绣好‘精准扶贫’这朵花”——总书记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在会场内外引起热烈反响。“脱贫攻坚越往后,难度越大,越要压实责任、精准施策、过细工作。”“要继续选派好驻村干部,整合涉农资金,改进脱贫攻坚动员和帮扶方式。”总书记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。(3月9日人民网)

消除贫困、改善民生、实现共同富裕,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,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。改革开放30多年来,我国逾7万人摘掉了贫困帽子。与过去相比,贫困面大幅缩小了,但全国目前尚有贫困村12.8万个、贫困人口8800多万,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还很艰巨。当前要面对的是那些底子最薄、条件最差、难度最大的“硬骨头”,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“啃硬骨头、攻坚拔寨”的攻坚期,扶贫难度越来越大,留给我们的时间也越来越少,时不我待。但是,越是艰巨的任务,越要讲究科学的对策,以有效应对。为此,笔者以为,扶贫攻坚须由“漫灌”变“滴灌”。

目前,各地“精准扶贫”的力度空前,在盘活资源、满足农村需要上,发挥了积极有益的作用。然而,在扶贫的现实中也存在不少“不对味”的尴尬。或是贫困居民底数不清,扶贫对象常由基层干部“推估”,扶贫资金“天女散花”,以致“年年扶贫年年贫”;或是贫困村舍不得“脱贫摘帽”,数字弄虚作假,挤占浪费国家扶贫资源;亦或是人情扶贫、关系扶贫,造成应扶未扶、扶富不扶穷等社会不公,甚至滋生腐败。

如何实现由“漫灌”变“滴灌”?笔者以为需要把握以下三个重点:

一是精准识别是前提。为此,我们要坚持在“准”字上下功夫,要对扶贫人群进行精准定位,对贫困村、贫困户建档立卡,摸清底数。要在公正、公开、公平的原则下,做到识别准确、群众满意。要对照“户有卡、村有册、乡(镇)有簿、县有档、地市有平台”的标准,按时按质全面精准 完成贫困对象识别确认和建档立卡工作,并实行动态管理;

二是精准帮扶是基础。我们要深入了解贫困的原因所在,以及群众的真实需求,因地制宜地实施扶贫,做到一户一策,提高扶 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。在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的前提下,要真正走进农牧民家中,进一步了解贫困农户致贫的原因是什么,分类做好登记,确定好贫困户的贫困类型,因户施策,做到帮扶精准。

三是精准管理是保证。要对扶贫措施及效果跟踪检测,为推动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、科学发展提供依据。精准管理是一种意识,一种观念,一种态 度,更是一种保证。做好扶贫对象的精准管理,年终根据扶贫对象发展实际,对扶贫对象进行调整,使稳定脱贫的村与户及时退出,使应该扶持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,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,做到精准管理。

总之,扶贫攻坚须由“漫灌”变“滴灌”。精准扶贫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,需要循序渐进,做好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。我们的广大党员干部、社会力量都要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,立下愚公志,扎扎实实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。(文/破晓)

责任编辑:

相关阅读